昆明倘甸镇157名易地搬迁孩子走进新学校
高高的教学楼、整洁的宿舍、和蔼的新老师、热情的新同学……
2月的最后一天,来自雪山乡上包谷村的李红玉来到一个新学校,还吃到了免费的营养餐,眼前的一切让她对六年级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新学期开始,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倘甸镇马街小学迎来了一批“特别”的新生。他们就是雪山、舍块两个乡镇部分因为受地震灾害影响而进行易地搬迁安置的村民子女。李红玉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她将要融入马街小学这个大集体,在新老师和新同学的陪伴下,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
157个孩子走进新学校
开学的第二天,李红玉就跟随同学们上了一堂课。在学校的操场上,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专门请来了公安民警为孩子们开展交通安全、防震、消防、防踩踏等应急演练和法制讲座,这也是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课。
相比以前在雪山乡就读的学校,李红玉更喜欢马街小学。新学期开始了,她对新学校、新环境充满了新希望。“以前在雪山上上学,由于家里距离乡镇的学校比较远,每次走路都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来回就要三个小时。现在这里的环境很好,老师同学们也很好,离家也很近。”李红玉现在跟着奶奶住在倘甸镇上,每天五六分钟就能走到学校,很是方便。
“现在的宿舍楼很漂亮,里面还干干净净的。”与李红玉一样,来自雪山乡麦地村的李兴鹏在第一天报到时就满心欢喜地办理了住宿手续。
不仅是孩子们喜欢这里的校园环境,家长也很放心把孩子送来这里读书。从舍块乡沙坝村易地搬迁过来的林德仙,在开学第二天就为孩子送来了辅导书、衣服、凳子、小桶等学习生活物品。
“我们家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一个四年级,一个三年级。孩子们在原来的乡镇去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天冷的时候道路会结冰,根本不放心这么小的孩子走山路,都是大人送去学校交给老师。”林德仙告诉记者,自从年前在*的帮扶下住进倘甸镇的新家后,学校离家里很近,以后孩子们自己结伴回家都很放心。
记者从倘甸镇中心学校了解到,此次和李红玉、李兴鹏一样易地搬迁安置过来的孩子一共有157名,最大的12岁,最小的6岁。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有103人,幼儿有36人,初中有18人。
为了保障易地搬迁学生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倘甸镇把他们安置到了全镇最好的学校。其中,辖区内启航幼儿园接收了36名幼儿,马街小学接收了103名小学生,倘甸镇初级中心接收了18名初中学生。
“一对一”辅导缩小差距
为了让这些孩子们能在新学期顺利地办理入学手续,倘甸镇中心学校放寒假前就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并利用寒假时间调查分析易地搬迁学生信息,充分了解每一户易地搬迁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困难,尽最大力量帮助解决学生入学存在的困难。
特别是马街小学、启航幼儿园,分别成立了由校、园长任组长的易地搬迁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为每一个易地搬迁学生提前分好班级,安排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提前告知这些学生入学报到时间和注意事项。
“开学报到当天,学校还设立服务窗口,由专人负责易地搬迁学生的报到注册、生活学习安排,安全宣传教育及注意事项,确保每一个易地搬迁的学生开学第一天就高高兴兴来上学。我们的想法,就是要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每一个细节,让易地搬迁的每一个家庭感受到*和*的温暖。”倘甸镇中心学校校长杨开兵表示,针对易地搬迁学生原就读学校办学条件薄弱,教学质量不理想的实际情况,学校安排教师制定出辅导计划,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采取一对一辅导的措施,使他们尽快补上功课。
此外,考虑到易地搬迁的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新环境下可能存在心理压力,学校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分别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学生心理影响,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在生活方面,学校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支持配合,让易地搬迁的小学生全部享受相关的资助*策,申请办理了易地搬迁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寄宿学生生活补足、特困学生资助等费用。
杨开兵告诉记者,学校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开学第一天让新入学的学生吃到了免费的营养餐。“下一步,学校将会采取多项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加大易地搬迁学生的帮扶力度,针对特殊的个别学生采取*员教师一对一帮扶,做好易地搬迁子女入学就读的后续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新环境下健康茁壮成长。”
本文链接:http://i0x7t9.ruitop.cn/News/127.html
本文由海鸥搬家编辑整理,文章可以转载!请注明来自 海鸥搬家haioubj.com